行走在阶梯边缘——我院师生参加2023年全国高校川渝地区地理学野外联合实习

发布者:孙杰发布时间:2023-07-31浏览次数:397

2023713-23日,我院陈秀玲老师带领20级自然地理资源环境专业(国家人才培养基地)的黄红和严福琦两位同学,参加了为期11天的“2023年西南地区高校地理学野外联合实习”。此次实习以“行走在阶梯边缘”为主题,从陕西西安到云南昆明,穿越黄土高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及云贵高原,行程3000km。福建师范大学、西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云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11所高校的百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次联合实习。

1  2023年川渝地区地理学野外联合实习路线图

  • 西安——秦岭篇

在秦岭山区,实习队主要考察灞河河流阶地与秦岭北麓黄土地貌、公王岭蓝田猿人遗址、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等地。

其中,位于秦岭北麓的白鹿原是在中更新世时期河流冲击阶地的基础上,被风积黄土覆盖,又经过近代地质垂直断裂运动与河流切割后形成的阶梯状或台状黄土高原。实习队通过初步判识秦岭北麓“山前洪积扇—黄土台塬—河流阶地”地貌结构类型,研讨了白鹿原黄土剖面的结构,推演了秦岭北麓黄土地层形成过程。在地处西安高陵的“泾渭分明”观景台,开展判读河流流向、凹凸岸、含沙量等活动,并从降水量、植被覆盖、物质条件等方面解释泾渭分明的原因。

隶属于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小岭镇的金米村,位于秦岭深处,曾是极度贫困村。近年来通过发展木耳、中药材种植及旅游等产业实现了整村脱贫。202099日,金米村成为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认定的2020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实习队在金米村开展了乡村振兴相关调研,调查秦岭典型村域经济发展情况,并研讨了秦岭山区资源利用方式、产业布局样式和经济发展模式。

2  陕西师范大学王斌教授讲述黄土地貌知识

3  我院师生在蓝田猿人遗址合影

4  考察“泾渭分明”

5  金米村现场调研

  • 米仓山篇

米仓山大峡谷位于陕西省、四川省、甘肃省交界处,四川盆地东北边缘的旺苍县万家乡,地处米仓山南麓。实习队在这里学习判断沉积相,并以此推断海平面的历史变化,完成层理和岩石产状素描等野外工作任务。同时通过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壶穴的长短轴和深度,制作风玫瑰图,探究壶穴的形成和演化。

6  测量米仓山壶穴的深度


  • 成都篇

在成都期间,实习队在四川师范大学(狮子山校区)参加了“川渝高校地理科学联盟成立大会暨2023长江上游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论坛”;考察了成都自然博物馆矿产资源厅、龙行川渝厅、恐龙揭秘厅、生命探源厅、缤纷生命厅等各大展厅,从中认识川渝地区地球历史上的地质事件、岩石演化过程和地质作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7  参观成都自然博物馆

  • 川西康定-塔公草原篇

康定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所辖县级市,地处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和青藏高原之间的过渡地带,也是农耕文化向游牧文化过渡的地带。在康定可以直观感受到康定与东部地区在饮食、建筑、天气等方面的不同,亲身体验康巴藏区的人文风情和传统习俗。

川西高原的折多山分水岭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西面是高原隆起地带,地形起伏平缓,东面是高山峡谷地带,高差悬殊。实习车队行进在折多山时,同学们可以观察到道路两侧山坡上的植被差异,近距离进行草甸和稀树草原景观的对比;认识折多山高海拔低山丘陵地貌特征及该地区河流地貌典型特征,高山常见流石滩的原因等;同时,每个人都深刻感受到高原高寒缺氧的地理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自古“由打箭炉(康定城)至康藏腹地或西藏者,出关之路(除赴九龙、丹巴两条小路外)可分为南、北两路”,其中的新都桥镇正处于南、北两路的分路口,是川藏贸易的必经之路。新都桥藏式民居、塔公寺及藏区标志性人文景观——隆达和经幡所代表的特殊意义等人文地理现象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8 杨前进老师讲述折多山沿途典型岩石相关知识

  • 云南玉溪-新平篇

在云南段的实习考察主要集中在与少数民族文化相关的人文地理田野调查。为此,重点选择了隶属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的嘎洒镇花腰田间村和磨皮村。

嘎洒镇是云南省民族特色小镇。其中,花腰田间村是嘎洒镇最大的花腰傣(傣族的重要支系)聚集村寨;磨皮村则是典型的少数民族村,彝族人口数占到总人数的90%以上,文化优势突出,该村致力于通过“做精农业、做活文化、做强旅游”来打造“生态磨皮、康养磨皮、魅力磨皮”于一体的“磨皮梦”。

在田野调查过程中,我们参观了花腰田间村的展览馆,观看了彝族舞蹈——花鼓舞,感受了少数民族同胞的生产生活、资源利用、宗教信仰、民俗礼仪等诸多文化事项,充分领略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

9在花腰田间村了解花腰傣民族文化

10 参观彝族传统民居——土掌房

11  实习队全体成员在云南大学合影


这次跨区域野外实习,穿梭在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与第二级阶梯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之间,通过考察灞河河流阶地和秦岭北麓黄土地貌自然景观以及对金米村的乡村振兴的调研,从自然和人文两个维度走近了黄土高原和秦岭山区;通过考察折多山分水岭、塔公草原等自然地理景观和新都桥藏式民居、塔公寺等人文地理现象,走近川西高原;通过对云南省嘎洒镇花腰傣和彝族两个传统民族村落的考察,深入了解西南多民族文化的人文地理特点。

在实习期间,点、线、面的结合,场景化观察各地不同的自然景观以及人文经济活动,让我们直观且深入地了解了我国西南地区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地理大空间到小区域上的人地关系及民族地区与乡村地区的多样化发展。在野外工作过程中,同学们进一步训练了地理野外考察的五项基本技能,即看(观察地质地貌)、问(学会并善于提问)、测(测指标量化人地关系)、思(勤于思考)、记录(记录所见所思)。

通过此次实习,不仅巩固了地理专业的同学对基本地理要素的认知,强化了大家的野外考察能力,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对地理现象探索和解析的热情、对祖国大好山河的向往和热爱。


地理学国家人才培养基地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