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师范大学环境经济地理与气候变化应对创新研究团队基于LEAP和LMDI耦合模型,关于中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研究成果“Can China achieve its 2030 and 2060 CO2 commitments? Scenario analysis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LEAP model with LMDI decomposition”发表于地球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领域经典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中科院一区TOP, IF=10.754)上。人文地理专业博士研究生黄逸敏为论文第一作者,王远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福建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研究得到福建省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
中国在提高国家自主贡献方面承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目标,该目标要求在2030年之前实现碳峰值目标,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这一承诺成为了国际社会讨论的焦点。研究创新地将对数均值Divisia指数(LMDI)分解方法和长期能源替代规划(LEAP)模型结合,以量化评估中国2000年至2060年能源消费对CO2排放的影响。研究还根据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框架设计了五个情景,分别探讨了不同发展路径对能源消费和相关碳排放的影响。LEAP模型的情景参数设定基于LMDI分解的结果,提高了预测结果的可靠性与稳健性。研究发现,能源强度下降和能源结构调整是决定中国2000年至2020年CO2排放减少的主要因素,而经济增长和城市化客观上推动了CO2排放增长。基于各种情景,研究预测了至2060年中国CO2排放可能的轨迹。结果表明在可持续的绿色发展(SSP1)和适应挑战为主导的发展(SSP4)情景下,中国的能源消费CO2排放量将在2026年前后达到峰值,峰值在10.2~10.6Gt。在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情景下,中国将通过生态系统碳汇、碳捕获碳封存技术抵消占排放峰值的30%左右的CO2排放量来实现碳中和目标。而在适应挑战为主导的发展情景下,则仍需要采取额外措施来消除约占峰值量18%左右的CO2排放量才能够实现碳中和目标。
研究的相关结果对于中国能源消费和CO2排放的未来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为政府制定政策,确保实现2030年碳排放峰值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提供了决策支持。
图 中国能源消费相关碳排放驱动因素及未来能源消费与碳排放预测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3.164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