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微生物群落构建机制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通常认为可由确定性或随机性过程主导。在大的空间尺度下,土壤细菌的物种多样性(α-多样性)分布格局及群落变异(β-多样性)的驱动因子存在一定争议:空间距离、土壤pH和有机质、盐度、植物群落等均有被报道为关键的驱动因子,且受生态系统类型的影响。
地理科学学院土壤生态学团队通过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基于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平台(Chinese Forest Biodiversity Monitoring Network, CForBio),在我国12处(跨度21.6°N-50.8°N)森林大样地中采集了240个土壤样品(图A),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了土壤细菌的多样性,结合使用零模型和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细菌的群落构建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细菌的α-多样性由低纬度到高纬度呈现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的格局,北纬44度的温带森林中α-多样性最高;细菌群落构建由确定性过程主导,呈发散格局,细菌群落的β-多样性主要受到土壤pH、年平均降水(MAP)和年平均温度(MAT)影响(图B)。该研究强调气候变化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影响的重要性,气候变化模型需考虑整合土壤微生物相关研究结果以实现更好的预测。
研究结果近期以“Climatic factors have unexpectedly strong impacts on soil bacterial β-diversity in 12 forest ecosystems”为题,在土壤学top期刊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 (SCI一区,IF=5.290)在线发表。生态学系郑勇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与通讯作者,贺纪正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No. XDB310000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 31570499)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No. 5182022)的支持。
文章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38071719303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