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寻乡村振兴密码,感受传统文化与时代创新的碰撞活力,8月11-13日,我院“澳角诗锚”实践团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步伐,赴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陈城镇澳角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带着科创思维走进渔村,解码乡村文旅破局之道,让青春丈量发展足迹,让智慧赋能乡村振兴。
溯源文化根脉 感悟渔村初心
实践队成员首先走进澳角村村史展厅,开启渔村历史的探寻之旅。展厅内的老照片清晰记录着村庄从“三不起”到“四有”的蜕变,渔船模型的迭代诉说着“耕海牧渔”的奋斗故事,《澳角诗集》与渔家歌谣实物则彰显着独特的文化基因。随后,在电商党支部书记沈舜欣的带领下,成员们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路线,沿途聆听2024年总书记再次考察时的欣慰感慨,深刻体会“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的内涵,更坚定服务乡村的使命。
探寻产业路径 见证渔村蝶变
实践队聚焦渔村产业发展,对电商党支部沈舜欣书记展开深度人物专访。沈书记结合“四个一”服务机制,详细介绍了澳角村如何以电商为引擎突破传统模式:搭建平台销海鲜、直播带货兴产业,让党建引领成为产业创新的核心动力。成员们还实地考察渔获满仓馆与渔港码头,看到钢质渔船、养殖网箱等现代装备助力渔业总产值突破7亿元,传统渔港升级为“产销一体化”的现代渔业枢纽,真切感受“科技兴渔”的强劲活力。
观察融合发展 触摸振兴温度
在多元发展调研中,澳角诗锚实践团走访了村内特色民宿与电商经营者。41家民宿中,经营者们介绍“渔业+文旅”模式,通过海上餐厅、观光垂钓等服务,让澳角村成为福建省“金牌旅游村”;与117家电商从业代表者的交流,了解到从家庭作坊到标准仓库、从朋友圈销售到平台入驻的转型之路,“线上口碑——线下提质——品牌增值”的良性循环让小渔村与大世界紧密相连。
实践队成员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清晰勾勒出渔村“文化为根、渔业为基、电商为翼、文旅为桥”的多元振兴模式,深刻理解了乡村振兴的密码。澳角村的蜕变让我们看到,青春力量可以真正扎根乡土、服务基层。实践队成员将带着这份收获,继续探索青春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让诗与远方在更多乡村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