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6 张掖七彩丹霞
与莺落峡断层地质构造
7月25日上午,实习队伍来到张掖七彩丹霞景区,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之一。在李卓仑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针对在观察炭山岭丹霞地貌时老师提出的问题“张掖的七彩丹霞与炭山岭丹霞地貌二者存在什么差异”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研究。
李卓仑老师讲解丹霞地貌相关知识
同学们首先对前两日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回顾,炭山岭的丹霞地貌特征符合顶平、坡陡、麓缓、水平层理(倾角角度<10°)的丹霞地貌特点。经过观察,发现张掖七彩丹霞景区内地貌特征与“顶平坡缓麓陡”典型丹霞地貌特点不符,并且层理为斜层理,岩性包括包括红色、紫红色砂岩、泥岩等,以湖相沉积为主,沉积了以红色系列碎屑岩为主的山麓-湖泊相沉积物。
张掖七彩丹霞与炭山岭丹霞地貌对比
在李老师细致的讲解后,我们分组在七彩丹霞的七彩仙缘台、七彩云海台、七彩锦绣台、七彩虹霞台进行了认真的考察,尝试寻找形成“七彩”丹霞的成因。色彩的形成受控于当时的沉积环境,这套层位中含有较多的膏盐,泥质岩为主,颜色以红色为多。应属炎热干燥气候条件下较为稳定的湖相沉积,在这大环境的背景下也不乏变化,这里颜色变黄、绿、蓝灰、灰、白、黑等是氧化环境转为还原环境的结果,它由其中所含的色素离子 Fe 等高价、低价的含量变化表现出来。
彩色丘陵成因介绍
师生合影
下午,实习队伍来到莺落峡,进行对断层的观察和学习。莺落峡位于甘肃省张掖市,是黑河干流出祁连山口的控制峡口,同时也是黑河干流进入中游的第一个峡口。该处地形狭窄,两岸山崖陡峻,岩石裸露,水流湍急。莺落峡扼守在黑河出山入川的总峡口,地处祁连山脉,其形成与地壳运动、流水侵蚀等地质作用密切相关。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祁连山脉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导致岩石层的断裂和抬升。流水沿着这些断裂带侵蚀、切割,逐渐形成了狭窄而深邃的峡谷,即莺落峡。
李卓仑老师带领实习队伍前往莺落峡
史兴俊老师为我们讲解了莺落峡断层的形成过程,以及断层的分类、识别方法、运动方向的判断。莺落峡断层的形成主要受青藏高原隆升的构造应力控制。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导致青藏高原东北缘持续挤压,祁连山北缘发生强烈构造变形。该断层作为祁连山北缘逆冲断裂带的组成部分,表现为由西南向东北的逆冲运动,断面倾向南西,倾角60°-75°。
莺落峡断层
张建民老师结合沿途所见的景象以及莺落峡水电站,讲解了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利用的相关知识。莺落峡水电站是黑河的重要水利枢纽,具有分水的功能,对黑河水资源的调配有重要意义。
张建民老师讲解水资源利用相关知识
Day 7黑水国风沙埋古城
银河夜读宇宙诗
7月26日上午,实习队伍来到黑水国古遗址,进行历史地理学研究范式的学习。黑水国遗址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城区西北 12.5 km 处,南北长 15 km,东西长 10 km,黑河从其旁静静流过。相传西汉以前匈奴移居这里,划疆为小月氏国国都,因在黑水滨,故称“黑水国”。在遗址周围有大量的汉代墓群,并散布马厂类型新石器夹砂陶片。
黑水国南城遗址
在黑水国古遗址捡拾到的陶片
黑水国遗址由相距2-3公里的南城和北城组成,据考证很可能是汉代张掖郡的郡治所在。遗址现存两道城门方位,配合瓮城结构形成典型军事防御体系。建筑材料呈现多样性特征:城墙主体采用夯土技术,可见砖体遗存,出土的子母砖具有典型汉代工艺特征。值得注意的是,城墙基底普遍存在风沙沉积层,为研究历史时期风沙活动提供了直接证据。
黑水国古遗址城墙
历史地理学研究需采用多重证据互证的方法论。文献考证应遵循“孤证不立”原则,通过交叉比对正史、官方档案(高可信度史料)、地方志(需审慎评估编纂质量)、私人笔记及游记(具较高史料价值)建立可靠依据。另外,需要注意史料存在空间分布不均衡性——经济发达区域和晚近时期文献遗存更为丰富。
李卓仑老师讲解历史地理学研究范式
黑水国古遗址具有重学术价值,作为汉代河西郡治的样本,其空间布局反映古代军事防御智慧;连续的风沙沉积层为重建中国北方历史时期沙漠化过程提供了关键时间标尺;多阶段的废弃过程则揭示了人地互动机制——在气候波动背景下,不合理的人类土地利用显著加速了就地起沙过程。
师生合影
我院师生在黑水国古遗址合影
随后,实习队伍来到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是位于张掖市北侧黑河东岸的城市湿地公园,湿地率达78.06%。李卓仑老师演示了如何使用树木生长锥钻取树芯,树木生长锥从树皮钻入树干,取出树木木芯样本,可以观察到年轮,树木年轮在重建历史气候、追溯环境事件、揭示生态过程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李卓仑老师演示树木生长锥的使用方法
傍晚,实习队伍来到中国骆驼馆,从化石标本、丝路驼铃到现代驼绒工艺,一段段图文影像串联起骆驼与华夏三千年共生史:汉使张骞乘驼西去,唐商驼队越沙海,驼乳入药、驼绒御寒,让我们直观感受到骆驼如何承载文明、联通世界。
实习队员在中国骆驼馆参观学习
夜晚,实习队伍在沙丘上辨认与识别宇宙星座,张志刚老师为同学们构建“天文-地理知识体系”,西南大学的肖语心同学带领大家进行天文观测。在精彩而有趣讲解中,同学们识别了夜空中的星座,观察到了银河,还幸运地看到了流星,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张志刚老师讲解天文与地理知识
同学们拍摄的星空图
在观察星空后,进行了师生联谊晚会。各个小组的同学轮流表演了精心准备的节目,踊跃地展现自己的风采。我院陈志彪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精彩的演唱获得了全体师生的热烈掌声。晚会持续到夜晚十一点多,最后全体师生合唱了歌曲《明天会更好》,为今日的实习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陈志彪老师演唱歌曲
各小组带来精彩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