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喧闹 繁花盈枝
扬帆致远 一路同行
星雨湖畔的倒影里
欢快的骊歌正与夏风共舞
长安山上的石阶旁
顽强的草木正努力拾级而上
2025年毕业季悄然而至
褪去青涩的行囊里
是沉淀的知识 滚烫的理想
是“知明行笃,立诚致广”
更是对母校诉不尽的千言万语
最是钟楼侧边柳,千枝蘸绿写新篇。福建师范大学招生与考试办公室继2024年推出《离歌声声》系列毕业生采访后,联动学生工作部再次推出《毕路同行》专栏,聚焦2025届本科毕业生从入学、成长、毕业、就业的青春叙事,让我们一起聆听青春破茧的声音,见证师大沃土孕育的繁花如何绽放于更广阔的天地吧!
本期《毕路同行》栏目
招生与考试办公室邀请到了
地理科学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的
杨志刚 李宇翔 王昊
快和小魔莉一起
穿梭于他们与福建师大的“时光隧道”
聆听他们的青春答卷吧!
本期人物介绍
杨志刚,男,共青团员,地理科学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2021级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曾任年级新闻宣传中心部长、地理科学学院辩论队副队长。现已成功升学至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国土空间规划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李宇翔,男,中共党员,地理科学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2021级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曾任学院组织部部长、年级团总支副书记。在校期间获校优秀学生二等奖学金,获校“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学生社团干部”等荣誉称号。现已被推免到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学科教学(地理)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王昊,男,共青团员,地理科学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2021级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曾任校青年志愿者工作中心招募培训部部长、院实践部部长。在校期间两次获校优秀学生奖学金,获得校“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学生社团干部”“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现已考研至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杨志刚、李宇翔、王昊,以实践与学术共筑成长之路。三人均来自国家特色专业,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曾搭档参加全国大学生天文创新作品竞赛、本科生旅游地理调研大赛等赛事。从赛事策划到调研实践,从组织管理到专业深耕,他们始终在积极践行“地理人”知行合一的理念,也最终一同开启升学与卓越成长之门。
结缘地理 丈量远方
小魔莉:学长们好!很高兴你们能接受我们的采访。回首四年前的那个夏天,你们是如何与地理科学专业结缘的呢?
杨志刚:在2020年时,我第一次高考,选择了福州另一所大学的经济学专业,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我发现自己并不喜欢且不适合该专业。于是我选择在2021年重新参加高考。
我来自新疆的一个由福州市对口帮扶的小县城,我的高中新校区也是由福州援建的,所以我对福州这座城市有特殊的感情。于是在第二次报考的时候,我仍然选择了福州,并选择更喜欢的地理专业。在了解到福建师大的地理科学专业在全国名列前茅的时候,我便选择了报考福建师大的地理科学专业。
李宇翔:高中选科时我选择了地理作为我的高考科目之一,通过三年的系统学习,我不仅夯实了学科基础,更对地理学产生了愈发浓厚的兴趣。特别是我的地理老师经常与我们分享他在大学期间深入武夷山开展野外考察的经历,向我们展示地理人用脚步丈量大地的治学方式。这些生动的讲述,在我心中埋下了成为地理人的理想种子。与此同时,作为一个热爱旅游的人,我怀揣着走遍山川湖海的梦想。于是我选择了报考福建师范大学的地理科学专业,并有幸顺利被录取,开启对地理学的深入学习与探索之路。
王昊:我从初中开始就非常喜欢地理这门学科,而进入高一之后,也有幸遇到了十分有趣的地理老师,生动有趣的讲课让我们全班都对地理这门学科有了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是我从小就想当一名老师,把将自己的知识教给学生看作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因此在高考后报志愿时,我毫不犹豫地选了福建师范大学的地理科学专业,希望自己以后能成为一名好的地理老师,就像我高一的地理老师那样,能够让更多的人喜欢地理、热爱地理。
星轨同频 履践成光
小魔莉:志刚学长考研上岸北京大学,能够跟我们分享一些学习经验或方法吗?
杨志刚:首先我觉得在本科期间可以尽可能拓宽自己的视野。选择一些优质的信息源,比如纪录片、电影等,关注一些高质量公众号,去探索感兴趣的领域。这些都可以为将来的学习或者研究积累丰富的素材库。
其次要重视输出。我认为无论是教学实习还是我的考研过程中,除了不断吸收知识外,模拟课堂、教学实习、考前的模拟练习都是我快速成长的重要过程。不能只顾着埋头苦学,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最后要有一个合理规划。作为一个P人,我无法做到事事有详尽的安排,但是对重要事项、以及个人短期长期目标都必须要做到心里有底。为不确定事件留出机动时间,保证无论遇到什么问题不至于让自己处于太过被动的境地。
小魔莉:宇翔学长,作为学院组织部部长和团总支副书记,你认为学生工作给你带来了什么?
李宇翔:担任学院组织部部长和年级团总支副书记的学生工作经历,带给我的不仅是能力的提升,更是一场自我成长的蜕变。首先,它让我学会了如何在多重角色中平衡责任与效率。在组织活动时需要考虑全局,协调部门分工、把控进度节点,这些经历培养了我的统筹能力和抗压性。其次,团队协作让我深刻理解“凝聚力的力量”。无论是组织团员们进行青年大学习还是策划主题团日活动,只有激发团队成员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才能让集体迸发出远超个人能力的价值。
更重要的是,学生工作让我找到”服务他人“的意义感。当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一场活动得到同学们的广泛认同,所获得的价值感远胜其他荣誉。它让我学会倾听需求、换位思考,也让我更坚定地想要成为一个能传递能量、创造联结的人。这段经历不仅是简历上的一笔,更是我青春中关于责任、担当与初心的生动注解。
小魔莉:王昊学长曾担任校青年志愿者工作,志愿服务的经历,对于你的专业学习有什么帮助吗?
王昊:我认为参加学生工作让我学会了细心、耐心,增强了我的沟通能力。我们的部门工作是比较琐碎的,需要制作大量的信息表格以及检查格式等问题,这些内容都需要非常的细心认真才可以做好。同时,我们还需要和团委老师以及主席团不断地沟通,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的表达沟通能力。这些能力的锻炼提高对我今后的工作也有十分重要的帮助。
破界为尺 向新而征
小魔莉:志刚学长,您考取的北京大学国土空间规划专业涉及多学科交叉,你认为地理科学背景在应对复杂城市问题时有哪些独特优势?
杨志刚:国土空间规划专业涉及多方面,如地理学、生态学、建筑学、环境科学、计算机等。地理科学背景在国土空间规划设计中具有独特的综合思维和时空分析优势。本科学习的自然地理、经济地理、文化地理、GIS等课程使得我们能够系统整合自然与人文要素,以综合的视角分析处理复杂城市问题、以时空动态的角度解析城市发展规律,这些都有助于为复杂城市问题提供多维解决方案。
小魔莉:宇翔学长,您考取的学科教学(地理)专业非常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您在本科阶段的经历是否对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有所助益呢
李宇翔:在本科期间,我系统学习了地理科学专业课程及教育学理论,完成了武夷山野外实习,并通过福州延安中学与铜盘中学的教学实践,这些经历都让我深刻体悟到地理学科"双脚丈量大地,双眼解码世界"的实践特质。
在基于霞浦摄影基地作为案例地的本科毕业论文研究中,我构建了基于摄影爱好者视角的滨海摄影基地评价体系,发现地理审美素养与空间认知能力的紧密关联……
这些积淀将成为我研究生阶段深化教研融合的基石。未来,我期望通过实证研究与教学实践的相结合的方式,让地理知识从纸面走向山川湖海,让学术探索与育人使命在真实情境中同频共振。
小魔莉:王昊学长已经被华中师范大学录取了,可以请学长分享一下自己的备考经验吗?
王昊:首先需要明确目标学校。根据自己今后的就业方向、学校地理位置、录取情况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来选择学校。其次是是制定好备考计划,不需要太详细,但是需要有一个大致的规划,并在备考过程中不断调整。最后备考的心态也十分重要,越到后期压力会越大,因此要学会自我调整和释放压力,否则如果意志不坚定可能会出现放弃的情况,要相信只要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毕业感怀 情系师大
小魔莉:临别之际,学长们对母校福建师大有哪些难忘的回忆或寄语?是否有想对学弟学妹们分享的成长心得?
杨志刚:当暮春的玉兰香再次漫过星雨湖畔,才惊觉四年光阴已悄然汇入时光长河。此刻的离别,不是故事的终点,而是我们用青春共同写就的诗篇中最动人的换行符。感恩福建师范大学这片沃土,这里给予我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敢为人先的底气。今当远行,愿母校弦歌不辍,此去山高水长,当旗山下的合欢花再度盛放时,我们终将以更好的模样重逢。
李宇翔:站在星雨湖畔回望四年光阴,那些镌刻着地理人特有诗意的成长脉络愈发分明。地理科学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的老师们在天文台下,带领我们观星探月;于溪缘江边,指导我们进行气象实验;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中带领我们观察植被特征与采集土样的日子都将成为我人生中的深刻回忆。临别之际,衷心祝愿学弟学妹们能够保持学习与实践的热情,用脚步丈量大地,坚定追求梦想,愿母校未来能够越来越好。
王昊:希望学弟学妹能够首先弄清楚自己以后想要成为一名什么样的人,在确定目标之后朝着目标针对性地去努力争取,也要保持一个不断学习和求知的状态,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不管哪个方面的知识在你今后的事业或是人生中都会发挥作用,帮助你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我也非常感谢福建师范大学对我的培养,让我在这四年中不断成长和提升自己。愿地科院越来越好,愿福建师大再谱华章,争创双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