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气候瞬息万变的时代,科学家们正通过一系列精密的实验装置,倾听地球的“脉动”。2025年4月2日至3日,参加《增温实验:全球变化与生态效益》《定位站与长期生态学研究》课程的同学们走进了福建三明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亲身体验如何通过科学实验解码全球气候变化的生态密码。
走进科学的田野课堂
春日的三明站,林木葱茏,仪器林立。同学们在专业教师的引导下,深入探访了几个关键研究平台:
土壤增温控制试验研究平台:通过实地考察亚热带常绿阔叶天然林与杉木人工林野外原位土壤增温试验的设计、运行与监测数据,了解气候变暖对亚热带森林碳汇的影响。结合自主研发的土壤碳通量全自动高频观测系统,感受森林土壤呼吸的脉动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模拟降水变化控制试验平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降水格局的改变将如何影响森林生态系统?通过精确控制的降水模拟装置,向同学们展示研究降雨变化对林木生长、植被多样性、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森林碳水通量观测平台:老师带领同学们参观森林水文观测平台,讲解了森林生态系统中水循环与碳循环的紧密联系,以及这些数据对预测未来气候变化的重要价值。
高精度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和甲烷浓度观测站:观测站依托站内国家级标准气象场,实现对大气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浓度的连续自动监测,形成了完整的数据采集、传输和分析体系,让同学们更深入的了解了平常只能在课本中学习的一些气象和生态知识。
理论实践的思想碰撞
在专题讲座环节,三明站的老师们系统介绍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职责、功能及其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并结合三明国家站的发展历程、战略定位和研究方向,进一步拓展了同学们对气候变化与亚热带森林的了解。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从自身学科视角出发,积极参与碰撞思维的火花,如经济学专业学生探讨森林经营的成本效益,物理学专业学生思考监测设备的改进原理等。同学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引发了深入讨论,从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到数据分析的方法论,从个体生理响应到生态系统功能变化,思想的火花不断碰撞,为问题的深入探讨提供了新的视角。一位同学分享道:“这次实地考察让我真正理解了增温实验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原来教科书上的理论知识,在这里都转化为了精密的实验设计和翔实的数据收集过程。”
科学探索与责任担当
通过亲历科学家们如何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并分析结果,同学们对“全球变化与生态效益”“定位站长期观测研究”等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刻的理解。正如一位同学所言:“在三明站的两天,让我真正理解了生态研究的意义。我们记录的每一个数据,分析的每一个现象,都可能成为构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在全球共同面对气候变化挑战的今天,这次森林之旅不仅是一次科学实践,更是一次责任启蒙——触摸地球脉搏,聆听自然警示,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
此次个性化培养周三明国家站野外实践课是学院在跨学科人才培养方面的一次积极探索。未来,学院将继续优化课程设置,拓展实践教学资源,为全校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的跨学科实践学习机会,培养具有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学生体会
2024级-地科-郑欣宁:
第一次老师带着出野外!!!感觉非常的新奇!!!!让我知道了数据的采集过程,也对我们福师大地科的实力有了更深的了解,希望以后能有多多机会参加!!也很感谢老师组织这节课,学校也很支持嗷嗷嗷。通过这次的走进样地,我对全球变暖对植物所带来的影响有了更深的理解。下次还来呀~希望有位置哈哈哈!
2024级-经院-施诺菲:
抵达增温实验场地时,映入眼帘的是排列有序的实验设备,这些设备虽外观朴实,却肩负着模拟全球气候变暖的重任。在科研人员的带领下,我们详细了解了增温设备的工作原理,如红外线辐射器如何模拟太阳辐射,从而提升实验区域的温度。那一刻,我深刻意识到,科学研究并非遥不可及的理论推导,而是基于巧妙的技术设计与精确的实验操作。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直观地看到了增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如植物生长速度的变化、土壤微生物活性的改变等。这些成果不仅让我感受到科学研究的魅力,也让我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次增温实验研学活动,不仅让我学到了专业的科学知识和实验技能,更培养了我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它让我明白,全球气候变化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需要我们每个人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保持对科学的热爱,关注气候变化问题,努力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