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引航 | 余涵霞:保持热爱,厚积薄发——深耕者终见繁花满途

发布者:邹秀琦发布时间:2025-04-08浏览次数:10

01.个人简介

余涵霞,女,中共党员,原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现就职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荣获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宝琛创新奖学金、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外合作项目(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公派全额奖学金、福建师范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8篇和中文4篇,并分别主持硕博创新课题项目各1项。


02.感想感悟

榕树精神:我的科研成长三部曲

一、深扎沃土:筑基师大,启科研之路

在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攻读博士期间,我深刻体会到学院浓厚的学术氛围对科研的滋养。导师的悉心指导让我系统掌握了科研方法,从实验设计到论文撰写,每一步都凝聚着师长的智慧与耐心。与同学们的互助合作,让科研之路不再孤单——无论是深夜实验室里的讨论,还是遇到瓶颈时的相互鼓励,都成为我坚持下去的动力。这段求学时光让我明白,“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只有沉下心来深耕,才能在科研道路上走得更远。

  1. 广延枝叶:深耕学术,求创新突破

科研之路充满挑战,但我始终相信,选择真正热爱并愿意为之付出的方向至关重要。在硕博期间,我以第一作者在New PhytologistGeodermaBiological InvasionsEnvironmental Research等期刊发表SCI论文8篇、中文论文4篇,SCI论文他引300余次,获选SCI封面论文1次;并主持硕士和博士创新课题项目各1个,入选New Plant Protection青年编委。这些成果离不开对研究方向的专注与坚持。我始终记得福州榕树的生长方式——根系既要深扎土壤,汲取养分,又要广延拓展,适应环境。这种精神也指引着我的科研态度:既要深入钻研,也要保持开放思维,不断探索新的可能。

  1. 荫庇大地:扎根实践,践科研为民

如今,我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从事农业科研工作,从“知明行笃”的课堂走向“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实践。科研的终极价值不仅在于发表论文,更在于解决实际问题,让研究成果真正惠及农业与生态。从校园到工作岗位,环境在变,但初心未改——我依然保持着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坚持解决真问题、做真科研。未来,我希望继续像榕树一样,让知识的根系深扎大地,生长出更多造福社会的果实。



03.校友寄语

每粒种子破土前都要经历黑暗,

愿学弟学妹们在追寻真理的路上,

保持好奇,保持热爱,

怀赤子之心,做有用之学;

既仰望星空,更脚踏实地。

你们今天在实验室的每一分耕耘,

终将在未来收获属于自己的青春华章。

 ——余涵霞  2025年春于广农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