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内容
本次课程依托地理科学专业必修课程《经济地理学》,以交通强国重大发展战略为引领,通过“港珠澳大桥”这一超级工程案例贯穿理论与应用教学。游小珺老师通过“理论推导—实证分析—应用迁移”全面深化了同学们对地理学“时空压缩”效应、地图比例尺等经典知识与理论的理解,并引导同学们研讨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课程充分融合了学科前沿科研成果,通过运用随堂练习等方式,提升了同学们会学、会用的能力以及科学素养。
学生心得
2021级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班
许雅婷
“曾经,伶仃洋周边城市,陆地只能绕着海洋通行,要么就是乘船。伶仃洋海面的第一座大桥,便是享誉世界的港珠澳大桥,拉近了区域之间的距离,无论地理还是心理。如今潮平岸阔,桥宽绵延,“桥”可见未来,伶仃洋上可望复兴,粤港澳大湾区腾空而起。”
2022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班
丁奕帆
“老师通过港珠澳大桥超级工程的导入,带我们了解了港珠澳大桥建成之后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又通过学习通的互动性问答,让大家掌握了计算交通密度和便捷程度的方法。课堂互动性强,同学们参与度很高,非常生动有趣,收获满满!”
2022级历史地理复合培养班 陈华玲
“这次讲座让我对港珠澳大桥的区域经济效应有了更系统的认识。老师从机理、测度、应用三个层面展开:超级交通设施通过“时空压缩效应”重塑区位优势,而网络密度与结构是测度交通便捷度的关键;港珠澳大桥作为典型案例,不仅促进粤港澳要素流动,还通过强化区域空间联系,催生了产业协同、创新集聚等经济效应。老师用活泼的教学风格和身边的案例进行生动讲述,让我对经济地理学的实践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2022级历史地理复合培养班 潘怡欣
“游老师以粤港澳大桥为切入点,从经济地理的视角剖析了区域经济效应。不仅让我明白了交通便捷度的内涵机理、测度模型和实践应用,而且在丰富的课堂互动交流之中感受到粤港澳地区从文天祥诗句中“零丁洋里叹零丁”到如今“伶仃洋里望复兴”的时代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