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同学做实事 以赛搭建人才成长“青云梯”

发布者:邹秀琦发布时间:2024-12-08浏览次数:10

以赛搭建人才成长“青云梯”—以服务学生竞赛为目标,助力学生成长。地理科学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从2019年启动“以赛搭建人才成长‘青云梯’”系列项目,从“兴趣-思维-实践-融入”四步法服务解决学生参加竞赛项目哪里来、项目怎么做、项目如何发展的问题。近五年,服务师生获国家级奖项42项、省级奖项44余项、企业2家。

一、项目举措

    1.兴趣起航,热爱而行

学生会通过“仰望星空,瀚海无垠”天文系列活动、“练师者技艺,育青春梦想”教学系列活动、“深入社会发展,青春蓄势待发”旅游系列活动、“绿色新风尚,环保新青年”环保系列活动等不断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始终保持对地理的热爱。

由热爱而带动创新想法的产生,立足于福建师范大学地理学全国前10的专业背景,学生会组织指导教师团队与学生定期开展茶话会、头脑风暴会议,产生诸多创新创业想法如将山区的普通茶变成致富的花舞茶、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变成水土保持的肥料、应用专业所学知识精准测量林业碳汇等。

2.思维训练,创新驱动

学生会精心组织创新创业训练营,为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培训,锻炼创新思维,定期邀请地理科学、生态学、城市规划学等相关领域的教授、学者以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创业团队组成授课团队。

培训内容涵盖创新创业的多个关键领域,通过案例分析、创意启发等方式激发学员的创新灵感;详细讲解商业计划书的结构、内容要点以及突出项目优势与市场潜力的方略,引导学员探索适合自己项目的商业模式;交流团队协作技巧、成员分工原则以及团队文化建设方法,在交流中求进步,在实践中谋共赢。

同时,学生会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演练相结合的训练模式。前期通过集中授课、专题讲座等形式让学员掌握创新创业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后期组织学员分组开展项目实践,模拟真实的创新创业场景,让学员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为每个项目团队配备专属导师,导师全程跟踪指导,及时为学员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3.实践育人,扎根中国

学生会积极组建学生实践团队,以党团立项、品牌活动、社会实践、专业赛事等为契机,深入社会开展各类主题实践活动。坚持强化思政引领、知行合一,充分挖掘科研机构平台资源,开展三明生态站、闽江口湿地考察;立足区域特色和专业背景,探索闽台融合、森林碳汇等多元实践,并将实践成果在社会上广泛宣传。实践项目紧密结合实际需求,培养复合型人才,有力提升成员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地方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提供实际帮助,实现校地合作共赢。


4.融入社会,以赛促创

学生会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赛事,涵盖各级专业类竞赛和技能型大赛,如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 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 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易智瑞杯中国大学生GIS软件开发竞赛、全国大学生天文创新作品竞赛等赛事,依托品牌活动和日常交流,为学生提供锻炼平台,吸引各专业学生联合协作。在鼓励学生积极参赛的同时,以往届获奖学生成功经验为凭借,发扬学生内部“传帮带”精神,为各项赛事备赛提供经验指导。以赛促学,以赛促练,拓宽学术视野,深化学科知识理解与转化,培养跨学科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参与活动的学生代表李阳、王海燕已经分别成立福建省花舞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福建省菌源动力有限公司2家公司,公司运营良好直接带动21人的直接就业,间接带动就业人数超2000余人,未来五年带动就业人数预计达5000人以上。







二、项目创新

1、实现科研-竞赛-创业的项目孵化路径

学生会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孵化、立项、实施、结项提供全流程的服务,由“三创”宣讲团面向低年级开展“三创”竞赛内容宣、组织历届优秀立项成员开展追梦者交流会,并建立竞赛育人管理机制、保障机制,邀请校内外技术专家、行业专家组建竞赛指导团队,通过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和“挑战杯”等平台,广泛开展双创教育活动。积极为优秀项目成立企业提供“跑腿服务”,如场地申请、技术支持、社会资源对接渠道咨询的全方位陪伴式服务。

2、科创训练营课程体系全覆盖

组织开设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如 “创业学”“创新思维训练” 等。这些课程向学生传授创新创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创业机会识别、商业模式设计、创新方法等内容。同时,注重课程的系统性和层次性。除了基础课程,设置进阶课程,如 “创业融资”“创业企业运营管理” 等,满足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项目成效:

1.把竞赛活动做出“专业特色”

学生会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分为生态组、人文组、GIS组,交叉融合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参与教师中专任教师比例达78%,本硕博学生比例为4:2:1,近三年依托学生会创新创业训练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6项、省级12项、校级260余项。

2.把竞赛活动做成“孵化平台”。

实践过程见证了学生项目的成长孵化,历届团队成员中先后涌现出福建省“创业之星”李阳、“花舞茶”“易碳惠农”“茉莉传承”“蓝海之眼”“奋发土强”等5个创业团队,开展乡村振兴相关调研课题7个,参与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等高水平竞赛,已获国家级奖项42项、省级奖项44项。

3.把竞赛活动做得“落地有声”。

学生会服务的竞赛项目始终以乡村振兴需求为导向,在服务农业方面,先后在助力土壤改良、茶产业升级、油茶果提质增效、林业碳汇计量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在服务农村方面,政策建议被42个单位正式采纳并开具了证明;在服务农民方面,共计开展政策宣讲、技能培训等活动120余场,覆盖30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