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路上㉟丨大洋乡涌振兴潮,锦绣田园展新颜

发布者:邹秀琦发布时间:2024-08-23浏览次数:10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今年暑假,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院乡村探查社会实践队深入莆田市涵江区大洋乡,就乡村振兴发展情况进行实地调研。

生态园里绿意浓,农业兴旺谱新篇

在莆田市涵江区大洋乡聚合生态园,实践队员们在生态园创始人陈素玉的带领下参观园区。在行进的过程中,陈总向大家详细介绍了生态园的建设历程。从一片长满野草的荒地,到在政府政策帮扶下不断克服各类困难,一步步建设成为了如今花果飘香的生态园区,如今,聚合生态园区不仅实现了农产品的稳定产出,还不断地进行作物多样化培育。此外,生态园在本地雇佣了一定数量的工人,为当地居民创造了就业岗位。据了解。在政府的对标帮扶下,不少企业家积极响应国家的三农政策,枇杷等特色农产品的销路稳定,成为了大洋乡名副其实的“明星”产品,谱写了大洋乡乡村振兴的华美诗篇。


农副加工产业新,振兴步伐迈得勤

在陈总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们又来到当地几位企业家合资创办的农副食品加工厂。跟随工厂负责人林经理,小队成员来到了企业产品陈列室,琳琅满目的特色加工食品映入眼帘。据林经理介绍,工厂主要是对大洋乡及附近地区的初级农产品进行横向深加工,制成包装精良的农副产品投入市场。第二产业为区域内第一产业进行赋能,实现区域产业体系的完善和多样化,有力助推了区域的产业振兴进程。

农业研学探自然,生态旅游悦心田

在大洋乡知青农场,道路两旁稻苗青青,悦人眼目。知青农场临近聚合生态园,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上山下乡”时期来到大洋乡的大量知青的建设成果。大洋乡依托特色的知青文化,对知青宿舍等建筑物进行合理修缮,并在附近农田内种植大量水稻,对当时的劳动场景进行了生动地还原。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周围农庄纷纷开设农业旅游研学项目与知青农场联动,大洋乡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生态旅游建设路线,实现了美丽乡村战略提出的要求,围绕第三产业为产业振兴的深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通过本次调研,实践队深刻认识到,只有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文化建设、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等方面的工作,才能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