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下午,联合实习队伍结束在湖南段的全部行程考察后,前往贵州省,正式开启横跨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深耕岩溶山地,探秘多彩贵州”为特色的贵州段考察。期间,首先实习队伍抵达遵义市,对湄潭县的龙凤村、金华村、茶工业博物馆、浙大西迁旧址陈列馆开展了为期两天的考察活动。
PART 6遵义
龙凤村
遵义市湄潭县兴隆镇龙凤村是典型的山区村落,同时也是贵州省开展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的重点区域。当地大力推广茶叶种植,发展茶旅融合模式,茶产业已成为当地富民兴村的致富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龙凤村村支书结合亲身经历,为实习队伍讲解了龙凤村是如何从往日的贫困再到如今的宅基地改革以及全村种茶制茶脱贫致富的历史。随后,实习队伍对龙凤村当地的居民进行了有关收入情况、宅基地改革措施以及茶产业种植等方面的问卷访谈活动,通过居民的介绍,队员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的发展历史。
龙凤村村支书讲解当地改革及发展历史
实习队员对茶农进行访谈
金花村茶海
金花村位于湄潭县东南角,共有茶园5776亩,以茶为主要经济作物,是贵州省社会主义建设“百村示范点”之一。其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目前已经打造了“七彩部落”旅游品牌,开发了多个茶旅融合项目。实习中当地村支书生动讲述了金花村如何在39日打造成美丽村落并进行了产业优化升级的经历,为乡村的生态治理、产业转型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随后,实习队伍在村支书及随行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金华村茶海,并进入村落内部进行实地参观。
金花村村支书讲解乡村振兴经验
各高校实习队伍在茶海进行合影
茶工业博物馆
贵州茶工业博物馆,作为茶文化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群的一个重要专馆,原址是中国现代第一个国家级茶叶机构,它推开了中国现代茶业的第一扇大门,开启了贵州茶叶规模化、规范化、工业化的历程。在贵州师范大学老师们及讲解员的带领下,实习队伍进入到博物馆内,对当地茶厂的制茶历史、制茶机械演变以及有关的重要历史人物经历进行了深入了解与学习,同时也从更久远的历史时期更加更加完整地了解到湄潭县的茶产业发展历程。
讲解员讲解茶产业发展历史
实习队伍参观制茶机械
浙江大学西迁陈列馆
1937年至1940年,浙江大学在西迁路上度过了抗战初期的动荡岁月。为了救亡图存,保存民族文化实力,浙江大学于1940年初定址贵州,在湄潭等地坚持办学七年,胜利完成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文军长征”。讲解员在陈列馆内对浙大的西迁背景、艰苦岁月的生动实例以及重要办学人物的生平事迹进行了讲述,并且还指出,正是由于旧时代浙江大学老师以及同学们不畏艰苦、以苦为乐的治学激情,才能在抗战岁月中仍然诞生了许多世界级的科技成果,保存了中华民族的知识火种。
浙江大学西迁陈列馆及实习队员合影
PART 7
织金洞地质公园
8月4日下午,实习队伍来到贵州毕节市,对中国最美洞穴之一、洞穴喀斯特地貌典型代表的织金洞进行了细致的考察。
实习过程中,贵州师范大学老师详细介绍了织金洞的形成及演化历史,对织金洞地区的地层岩性、构造及水文特征做了详细介绍,同时在织金洞内,还深入考察了洞穴沉积物形态及组成,推测其古环境特征,并向实习队伍讲解了钟乳石的形成及其科学价值。随着向织金洞的不断深入,队员们实习队伍不断领略到溶蚀性洞穴独有、奇特的沉积物景观。
各高校实习队伍在织金洞前广场合影
贵州师范大学老师在洞穴中进行讲解
织金洞内部的独特穴沉积物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