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路上㉔|探访公园观发展,深入群众增福祉

发布者:邹秀琦发布时间:2024-08-05浏览次数:32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到2035年“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市公园绿地作为建成环境中重要的公共服务资源,在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居民户外活动以及缓解社会压力和促进居民福祉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福州市大力推进城市绿网建设,建成630公里城市休闲步行绿道近1500个公园和5000多亩滨河公园绿地。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我院“公园福祉观察”实践队聚焦福州城市公园的发展变化,探索福州城市公园福祉。81日至3日,实践队前往福州主要城市公园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开展相关调研活动。

探访城市公园,体验绿色城市

81日下午,实践队前往旗山湖公园开展社会实践。旗山湖公园是福州大学城的一个新地标,这里水清岸绿、山水相连,成为附近居民及大学城师生的休闲地。实践队首先与游客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交流,了解了公园人流量与管理模式。随后,步入园内实地考察,公园里类型多样的活动丰富了大众文娱生活,如露营、野餐、散步、音乐会等。同时对公园内游人展开问卷调查,成员们发现,生态文明建设备受关注,公园城市一词也越来越被更多人熟知,也纷纷表达出了对公园未来发展的期待。对于老年群体阅读障碍、年轻人群顾虑隐私问题而不愿接受调研等状况,成员们与受访者耐心沟通,最终收集了不同年龄群体对于公园使用体验的评价共20份问卷,让成员们更清楚地了解了旗山湖公园的建设情况和的满意程度。

关注公园建设,共话美好生活

82日至3日,实践队深入福州花海公园和西湖公园探寻城市公园建设为居民生活带来的切实变化和积极影响。为了获取准确、多元的公园现状及不同人群的需求,实践队成员在两个城市公园中对儿童、中青年、老年人群展开访谈与问卷调查,以了解不同年龄层居民对于城市公园的需求和公园在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同时实践队成员还与公园管理者深入交流,了解公园的游客构成、游客的各项活动、公园的管理制度等。前期实践活动中,实践队员已认识到福州西湖公园的转变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从昔日的水体污染到如今的水清景美,这让居民深刻感受到生态文明带来的福祉。此次实践活动来到花海公园,则让成员们见证了如何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将荒地转变为居民休闲的优良空间。


聚焦群众关切,增进公园福祉

81日至3日,实践队在旗山湖公园、花海公园、西湖公园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中,从群众的视角,借助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更为深入地了解了居民去往各公园的目的、对于公园建设的期待、对现有公园建设的满意程度等。在全龄友好型公园建设背景下,实践队特别关注了老年人和儿童这两个特殊群体的需求,发现老年人需要安静的环境和便利的休息区,儿童则需要安全的游乐设施和教育性活动,这些实践结果让实践队进一步认识居民对于公园的主要需求,有助于提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公园优化建议,提升居民公园休闲满意度与幸福感。

实践总结与感悟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深刻感悟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和长远意义。通过总结分析福州城市公园建设成效,挖掘了福州主要城市公园在提升居民幸福感方面的潜力。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质量到直接关系到百姓的幸福感,作为新时代青年,地科学子有责任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中,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