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大学许庭彰博士后研究员来我院开展学术讲座

发布者:范跃新 发布时间:2017-10-21 浏览次数:210

20171020日上午900,应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省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邀请,台湾大学许庭彰博士后研究员莅临地理科学学院,在邵逸夫楼304会议室开展了题为Nitrous oxide and nitrogen gas production in the hypoxic region off Changjiang Estuary的学术讲座。讲座由胥超老师主持,生态学和自然地理学等多个专业的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许庭彰研究员向我们简单介绍了氮循环、同位素配对技术(IPT)——15N示踪剂技术等相关概念,以及实验培养沉积物的两种方法:完整的核心繁殖、厌氧泥浆培养。随后,许研究员结合自己对长江河口的案例研究成果,详细分析了沉积物和水体的脱氮过程,他指出氮气的产生普遍存在于反硝化作用过程,而非典型反硝化过程产生的N2O占其生成量的57±24%,这一过程也可能是沿海沉积物中N2O生产的替代途径。此外,许研究员认为N2O主要来源于水体中的沉积物,如果对N2O的产量不加以测量,就会产生对氮去除估计不足的问题。最后,许研究员还与在场师生进行深入的互动交流,共同探讨与沉积物反硝化作用有关问题,并耐心解答了大家提出的疑问,交流效果甚好,现场气氛活跃。

本次讲座加深了同学们对同位素示踪剂法及其应用领域研究成果的了解,也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对于学术的热情和兴趣。

  

  

(供稿/地理学院 黄雯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