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筑牢信仰根基,坚定奋进方向,我院2022级生态学团支部开展了主题为“科研探源解生命之秘,科普教育传自然之道”的团立项活动。团支部借助实地研学、研讨交流等多样形式,提升支部成员对生态保护的专业认知,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科普力量,在生态探索中彰显青春担当,与时代发展同频、与绿色征程共进。
感知篇
学思想厚植植物之知,共探索践行自然之路
开展主题讲座,深植保护理念
活动特邀我院周鲁宏老师开展植物保护主题讲座。由周鲁宏老师讲解自然科学教育中关于植物保护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以及植物在保持水土中发挥的关键作用。支部成员针对讲座中的疑惑之处,结合学习研讨自然科学学习与教育的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观点和问题,向老师请教并开展探讨。本次活动不仅提高了支部成员们的自然科学素养,还培养了支部成员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强化自然科学教育理念。
参观科普馆,夯实知识根基
我院李守中、林啸、陈志杰老师带领同学们参观水土治理馆和不负青山植物科普馆,老师们结合馆内的各类展示内容,详细地为支部成员讲解有关水土流失治理以及植物保护的知识要点,为今后开展的自然科学教育实践学习筑牢了坚实的基础。活动结束后,支部成员将自然科学教育的成果和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自然科学教育对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这不仅能够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还能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自然科学教育和生态环境保护中来。
以书明理,以行践知
团支部组织支部成员集中研读《植物的智慧》《植物王国的奇迹》等著作,通过小组分享会交流心得。活动特别邀请生态学专业优秀学姐分享其实习经历。从野外植物监测到濒危物种保护项目,学姐用亲身经历诠释了“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青年担当,激励支部成员知行合一,投身绿色实践。
探索篇
科研探索自然妙理 实践深悟治理之道
探索前沿,共筑生态未来
支部成员通过参观三明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研究站,了解各类森林生态系统研究平台及其科研进展。支部成员参观森林可持续研究平台、增温对林木和土壤微生物物候影响研究平台、重填土柱碳矿化增温实验平台、全球增温变化平台、隔离降雨平台等多个科研平台,深入了解相关实验与数据采集工作。驻站教师熊德成老师和杨智杰老师分享了研究进展与成果,与支部成员们探讨全球变化平台的设计思路,增强大家对全球变化研究的认知。
实践体验,感悟水土治理精神
李守中老师带领支部成员前往长汀县进行实地参观。李守中老师将为支部成员们深入讲解水土流失的成因、影响及防治技术,并带领支部成员参观水土保持典型样地,观察生态恢复前后的显著变化,以增强团员对水土保持重要性的认识。支部成员们直观感受生态恢复前后的变化,深刻理解水土保持不仅是解决水土流失问题,更与生态修复息息相关。
学习护林生态,感悟可持续发展
支部成员前往上杭白砂国有林场进行参观,了解林场的历史背景及其森林生态保护措施,并参观亚热带人工林碳汇提升试验地和树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实验平台。陈志杰老师为支部成员讲解关于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生态保护的相关知识,增强支部成员对当前森林保护面临的挑战的认知。通过结合理论与实践,学生们将认识到森林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与脆弱性,掌握如何有效防止过度开发、滥伐等对生态平衡的威胁。
践行篇
植物染彩盈学府 青年行践绿色风
学习多样调查,积累科普素材
支部成员前往大姆山样地开展草原植物多样性调查、长安山公园开展森林植物多样性调查、前往福建省上杭白砂国有林场参观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树种多样性与功能特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实验平台。活动涵盖草原与森林生态系统,理论与实践结合,为生物多样性研究与科普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体验植物拓印,感受植物创意文化
支部成员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亲手采集各种植物,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将植物的纹理和色彩拓印在白手绢上。活动增强了参与者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提供了一个艺术创作的平台,让每个人都能成为自然美的发现者和记录者。
主题宣讲
支部成员前往厦门二中开展宣讲活动,本次活动深化了支部成员对生命科学的理解,并普及自然科学知识。通过生动的多媒体展示和互动环节,支部成员让中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激发他们对科研的兴趣和对自然的好奇心、通过支部成员生动的实验演示和深入浅出的讲解,中学生们对生命科学和自然界的认知得到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