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国家人才培养基地)

发布者:孙杰 发布时间:2014-06-26 浏览次数:9646

 

地理科学类学生入学第一学年不分专业按大类培养。第一学年结束后,根据本人志愿、学业成绩、社会需求和教学资源等因素,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专业分选,进入地理科学(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地理科学(师范)、地理信息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等专业学习。

地理科学(国家人才培养基地)    本专业是教育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建设的重点基础专业,是与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兰州大学、武汉大学等地理学基地并列的全国7个地理学基地之一,连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人才培养基金支持;着重培养高水平、创新型地理学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专门人才,属于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本专业突出“精英”教育理念,配备有一流的师资和实验实习条件,实行“小班制”教学、“导师制”及滚动分流制管理,优先获得本科生科研基金、直接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研究。绝大部分毕业生继续升学攻读研究生,其中50%以上可以获得推荐免试研究生指标。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课程结构:开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理科类及外语、计算机等公共基础课程;突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信息科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开设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信息科学、生态学等4个不同方向的系列选修课程;开设海洋地理学、台湾地理、福建地理等具有地域特色的选修课程;强化科研实践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开展武夷山、永安等地理野外综合实习。

教学单位:

 

         地理科学(国家人才培养基地)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现代地理科学基础理论扎实、基本知识全面、基本技能熟练、适应现代地理学发展需要、有志于地理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的专门人才,或成为地理科学和相关学科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合格生源。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并掌握地理科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地球表层(包括岩石圈、土壤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人类圈及其相互作用)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2. 掌握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地图、野外观测、实验室分析模拟等现代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能,具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经济、历史的基本素养;

3. 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与科学实验(包括野外与室内实验)的训练,了解地理科学的前沿问题、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有关信息的方法;

4. 能应用现代地理科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科学问题和实践问题,了解相关领域的基本进展和社会需求,能在教师指导下从事基本的理论研究或应用研究;

5. 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身心,能胜任野外考察,具有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人文修养,善于团队合作;

6.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并达到规定等级。

三、核心课程

地质学基础,气象学与气候学,地貌学,水文与水资源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人口地理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区域分析与规划、地图学,遥感导论、地理信息系统导论等。

四、学制、总学分及授予学位

1. 标准学制:4年,学生可在3-6年完成学业。

2. 学生需同时修完规定的专业课程157学分和素质拓展学分15学分,方可毕业。

3. 授予学位:符合学校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五、各类课程结构比例

课程类别及学分比例

课程模块

学分数

公共课程

28.7%,其中实践学分占3.5%

思想政治理论

14

大学外语

16

计算机应用基础

3

大学体育

4

公共选修

8

小计

45

专业课程

59.9%,其中实践学分占11.5%

专业基础、专业方向(必修)

74

专业方向(选修)

20

小计

94

实践性环节

11.5%

专业实习

6

创新实习

6

毕业论文/设计

6

小计

18

总计(100%,其中实践学分占26.5%))

157

六、教学计划表

课程

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讲课学时

实验学时

实践学时

核心课程标识

开课学院

 

 

 

 

 

 

 

公共课程

 

 

 

 

 

 

公共课程

 

 

 

 

 

 

 

 

必修

 

 

 

 

 

 

 

 

必修

 

10000103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3

48

32

 

16

2

 

马克思主义学院

 

1000390303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

3

48

32

 

16

2

 

马克思主义学院

 

1000390304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

3

48

32

 

16

2

 

马克思主义学院

 

100003020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2

32

32

 

0

2

 

马克思主义学院

 

100004030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

3

48

32

 

16

2

 

马克思主义学院

 

1000100301

计算机应用基础

1

3

64

32

32

 

2+2

 

数学与计算机

科学学院

 

1000410201

大学英语读写(一)

1

2

32

32

 

 

2

 

大外部

 

1000410202

大学英语读写(二)

2

2

32

32

 

 

2

 

大外部

 

1000410203

大学英语读写(三)

3

2

32

32

 

 

2

 

大外部

 

1000410204

大学英语读写(四)

4

2

32

32

 

 

2

 

大外部

 

1000420201

大学英语听说(一)

1

2

32

32

 

 

2

 

大外部

 

1000420202

大学英语听说(二)

2

2

32

32

 

 

2

 

大外部

 

1000420203

大学英语听说(三)

3

2

32

32

 

 

2

 

大外部

 

1000420204

大学英语听说(四)

4

2

32

32

 

 

2

 

大外部

 

1000110101

大学体育(一)

1

1

36

36

 

 

2

 

大体部

 

1000110102

大学体育(二)

2-4

任选

1

36

36

 

 

2

 

大体部

 

1000110103

大学体育(三)

1

36

36

 

 

2

 

大体部

 

1000110104

大学体育(四)

1

36

36

 

 

2

 

大体部

 

选修

艺术类选修课

 

2

 

 

 

 

 

 

 

 

其他选修

 

6

 

 

 

 

 

 

 

 

专业基础课程

必修

2051030401

高等数学B()

1

4

64

64

 

 

5

 

数学与计算机

科学学院

 

2092530201

地理科学导论

1

2

32

32

0

0

2

 

地理科学学院

 

2090010201

地图学

1

4

64

52

12

 

4+2

2

地理科学学院

 

2051040502

高等数学B()

2

5

80

80

 

 

5

 

数学与计算机

科学学院

 

2090100304

地理信息系统导论

2

4

64

32

32

 

2+2

2

地理科学学院

 

2092540301

地貌学

2

3

48

40

8

 

3

2

地理科学学院

 

2050050403

线性代数

4

4

64

64

 

 

4

 

数学与计算机

科学学院

 

2092550303

地质学基础

3

3

48

36

12

 

2+2

2

地理科学学院

 

2090170404

气象学与气候学

3

4

64

48

16

 

3+2

2

地理科学学院

 

2091820204

遥感导论

3

4

64

38

26

 

2+2

2

地理科学学院

 

2050070404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3

4

64

64

 

 

4

 

数学与计算机

科学学院

 

 

 

 

 

 

 

 

专业方向课

 

 

 

 

 

 

 

 

 

 

 

 

 

专业方向课

必修

2090130305

经济地理学

3

3

48

48

0

0

3

2

地理科学学院

 

2090080204

土壤地理学

4

3

48

36

12

0

2+2

2

地理科学学院

 

2090070204

水文与水资源学

4

3

48

34

14

0

2+2

2

地理科学学院

 

2091780204

植物地理学

4

3

48

36

12

0

2+2

2

地理科学学院

 

2090140307

人文地理学

4

3

48

48

0

0

3

2

地理科学学院

 

2090210606

中国地理(上)

5

3

48

48

0

0

3

2

地理科学学院

 

2090220606

世界地理(上)

5

3

48

48

0

0

3

2

地理科学学院

 

4090270207

人口地理学

5

2

32

32

0

 

2

2

地理科学学院

 

2090230206

城市地理学

5

2

32

32

0

 

2

2

地理科学学院

 

2090110305

区域分析与规划

6

2

32

32

0

0

2

2

地理科学学院

 

2090210607

中国地理(下)

6

3

48

48

0

0

3

2

地理科学学院

 

2090220607

世界地理(下)

6

3

48

48

0

0

3

2

地理科学学院

 

 

 

 

 

 

 

 

 

选修

 

 

 

选修

2090810306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

4

5

96

64

32

0

4+2

 

地理科学学院

 

4090320203

GPS原理与应用

4

2

32

16

16

 

2+2

 

地理科学学院

 

2090560206

地理文献阅读与写作

4

2

32

20

0

12

2

 

地理科学学院

 

4090280207

文化地理学

4

2

32

32

0

 

2

 

地理科学学院

 

4090320203

全球变化导论

4

2

32

28

4

 

2

 

地理科学学院

 

4090250207

政治地理学

4

2

32

32

0

 

2

 

地理科学学院

 

2090150207

自然资源学概论

4

2

32

28

0

4

2

 

地理科学学院

 

2090120305

环境科学概论

4

2

32

32

0

 

2

 

地理科学学院

 

2092200206

土地科学导论

4

2

32

32

 

 

2

 

地理科学学院

 

2090160206

计量地理学

5

3

48

32

16

 

2+2

 

地理科学学院

 

2090590303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5

4

64

32

32

 

2+2

 

地理科学学院

 

4093190205

地理学思想史

5

2

32

32

0

 

2

 

地理科学学院

 

4093200305

基础生态学

5

3

48

40

 

8

3

 

地理科学学院

 

4090260207

旅游地理学

5

2

32

32

0

 

2

 

地理科学学院

 

4092600206

空间数据库

6

2

32

16

16

 

2+2

 

地理科学学院

 

2092140206

遥感与GIS综合

6

2

32

16

16

 

2+2

 

地理科学学院

 

4091230306

ARCGIS应用

6

3

48

24

24

 

2+2

 

地理科学学院

 

4090420207

GIS空间分析方法

6

2

32

16

16

 

2+2

 

地理科学学院

 

4090350207

景观生态学

6

2

32

32

0

 

2

 

地理科学学院

 

4091940207

海洋地理学

6

2

32

32

0

 

2

 

地理科学学院

 

2090240207

福建地理

6

2

32

32

0

 

2

 

地理科学学院

 

4092610206

湿地生态学

6

2

32

24

0

8

2

 

地理科学学院

 

4090350307

城市生态学

6

2

32

24

0

8

2

 

地理科学学院

 

4090460303

城市规划原理

6

3

48

38

0

10

3

 

地理科学学院

 

2091030307

土地利用规划

6

3

48

32

16

 

2

 

地理科学学院

 

2090150301

地球概论

7

3

48

38

10

 

2+2

 

地理科学学院

 

2090500305

遥感数字图象处理

7

2

32

16

16

 

2+2

 

地理科学学院

 

2092280207

自然灾害与防治

7

2

32

32

0

 

2

 

地理科学学院

 

2092250206

生态经济学

7

2

32

32

0

 

2

 

地理科学学院

 

2090980305

资源环境经济学

7

2

32

32

0

 

2

 

地理科学学院

 

2092110206

水土保持学

7

2

32

32

0

 

2

 

地理科学学院

 

2092170205

土地经济学

7

2

32

32

0

 

2

 

地理科学学院

 

实践环节

必修

2090360202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1)

3

3

0

0

0

 

3

 

地理科学学院

 

2090370204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2)

5

3

0

0

0

 

3

 

地理科学学院

 

1000170000

毕业论文(设计)

8

6

0

0

0

 

6

 

地理科学学院

 

2092380206

地理科研训练

3-7

2

0

0

0

 

2

 

地理科学学院

 

2092150608

地理学创新实习

8

4

0

0

0

 

4

 

地理科学学院

 

注:①核心课程标识为2

七、修读要求及说明

(一)修读要求

地理科学(国家人才培养基地)专业由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实践环节和素质拓展课程等4个学分课程模块组成。其中,前3个课程模块学分合计157学分,必修课程129学分,选修课程28学分。素质拓展课程模块合计15学分。

1. 公共课程

公共课程模块45学分。其中,必修课程8门,共37学分;另外,学生须选修全校性公共选修课8学分,其中的艺术选修课为必选,计2学分。

2. 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模块中包括专业必修与选修课程,合计94学分。其中,专业必修课程23门、74学分。包括专业基础必修课程11门、41学分;专业方向必修课程12门、33学分;专业方向选修课程32门(共75学分),包括指定选修课程5门(地理学思想史、地理文献阅读与写作、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计量地理学、ARCGIS应用)15学分。学生须选修专业方向选修课程20学分。

专业选修课程包括以下几个方向:(1)强化地理学专业理论与知识类课程(地理学思想史、自然资源学概论、海洋地理学、政治地理学、文化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福建地理);(2)强化地理学专业技术与方法类课程(地理文献阅读与写作、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计量地理学、GPS原理与应用、遥感数字图象处理、GIS空间分析方法、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空间数据库、遥感与GIS综合、ARCGIS应用);(3)生态地理学特色课程(基础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湿地生态学);(4)相关专业学科课程(全球变化导论、地球概论、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科学概论、土地科学导论、水土保持学、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原理、土地经济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

3. 实践环节课程

实践教学课程合计18学分,包括自然地理综合实习一(地质地貌实习)3学分,自然地理综合实习二(土壤植物实习)3学分,地理科研训练2学分,地理学创新实习4学分,毕业论文6学分。其中,地理科研训练一般安排在暑假、分项目进行;地理学创新实习结合导师制进行。

4. 素质拓展课程

涵盖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社会实践与社会工作、文化艺术与体育活动、技能培训及其他、国防教育等6个方面。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9个必修学分和6个选修学分,累计15个学分为合格,才能毕业;修满30个学分为优秀。6个选修学分一般安排在前三学年进行,每学年2学分。

学生须修满上述4个课程模块所列各类课程,并至少获得156学分+15学分(素质拓展课程,1个课程模块)方可毕业,不同课程模块之间的学分不能互相代替。修满所有课程并获取规定学分后,学生可提前申请参加毕业论文设计,并可提前毕业。

(二)专业说明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学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于19986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立,1999年开始招生,是全国7个地理学国家基地之一,也是唯一一个设立在省属师范大学的地理学国家基地。

地理科学(国家人才培养基地)专业重点培养有志于从事地理学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的、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地理学专门人才,属于非师范类本科专业(同时享受师范专业待遇)。该专业学制4年,授理学学士学位。每届招生30人左右,实行滚动管理,逐年淘汰和纳新。其中,约50%的毕业生由国家下达保送研究生指标,免试攻读研究生,其余毕业生要求全部参加研究生升学考试。

该专业办学突出“精英”教育理念,国家、学校及学院对基地专业给予各种优惠政策,包括配备一流师资和一流的实验实习条件、实行“小班制”教学、实行“导师制”、优先获得本科生科研基金、直接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研究、使用图书资料与研究生同等待遇、发表学术论文可以获得资助及奖励等。